17日,A股走的让人昏昏欲睡,沪指全天波动仅有17点,“成交量更创下2月2日以来的历史新低”!这一罕见现象的再次出现,不仅说明场内众多资金处于观望状态,更使人隐隐有些不安。
国家在大力推进金融改革,澳交所离成立也只差一步之遥,市场并不缺乏炒作空间,可是行情非但没有启动,反而还在不断缩量震荡,A股究竟在等待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们万隆投研团队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现在的A股并不是没有上涨动力,而是有两个不确定性的因素在进行制约:
第一,昨天视点文章中提到,10月30日是上交所规定强制披露三季报的最后时间,本月剩下的后两周,必然是主板个股业绩披露的密集期,联想到本周中小创企业密集披露业绩后出现的集体爆雷,各路资金对于这个时间节点变得十分敏感,都害怕有踩雷风险,纷纷选择了观望。
第二,9月份CPI数据破3之后,接下来三季度GDP是否符合预期就变得极为关键,目前各路机构普遍预计三季度GDP将维持在6.1~6.2%,昨天IMF公布的2019年最新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也为6.1%。但市场之中有一些不太乐观的声音认为三季度GDP可能会破6!如果超预期的破6,势必将诱发市场新一轮的调整,这对于市场又是一大不确定性因素。
所以,现在A股的缩量震荡,实际上并非没有逻辑,而是场内资金面对“业绩+经济”这两个不确定性,选择观望所形成的无奈结果。而只要资金观望,指数震荡个股分化就难以避免。
尤其是主板方面目前尚未公布业绩的中小市值个股,场内资金观望或短期抛售的态势可能会持续出现,而业绩已经完全披露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个股,在周二“业绩地雷杀”的影响逐步消退的情况下,反而有望率先打破震荡僵局!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大家在操作上,短线多关注已公布业绩的中小创方向,重点挖掘“澳交所”利好的大湾区期货、创投、证券等板块,从中寻找低位补涨、超跌错杀型、科技+金融双属性的个股进行博弈。
而中长线则坚定观察方向不变,选择9月份国务院一周两次大力推动的“智慧交通”主线进行追踪,从中优选业绩增长良好、研发投入较大的个股,加入自选股,等待市场本轮调整结束后,这些板块和个股一旦出现低位放量动作,则重仓博弈其长周期、大波段的上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