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从1996年的饭店老板,到2016年坐拥265亿元财富,肖永明用了20余年的时间。而如今遭遇滑铁卢,财富急剧缩水,肖永明仅用了两年的时间。
10月10日,“胡润百富榜”如约而至,《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肖永明家族仍以145亿元的财富高居青海首富之位,但相较于去年,其财富缩水35亿元,而相较其最高点,更是缩水125亿元。
发迹于钾肥
10月14日,藏格控股(000408.SZ)发布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亿~3.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6.20%~49.56%。其中2019年第三季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亿~1.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4.19%~56.40%。
藏格控股这家全国第二大钾肥公司的实控人,正是近几年在资本市场名声大噪的肖永明。
1996年,从四川远走西北的肖永明,在青海格尔木开起了饭店。
同时期,格尔木正依仗察尔汗盐湖丰富的钾盐资源,大力发展钾肥产业。据悉,察尔汗盐湖东、西段的进行工作的大大小小的公司达到了近20家。
2002年11月,肖永明、林吉芳夫妇抓住机遇,一起创立了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钾肥”,即如今上市公司藏格控股业务主体),主要经营钾肥为主的一些肥料生意。
而为了减少多、散、小,存在不易管理、浪费等各种问题,青海省政府成立了昆仑矿业公司,整合察尔汗盐湖铁路东钾盐资源,统一布局、统一开发、统一供矿、统一销售。
深谙生意之道的肖永明并没有错过昆仑矿业,并且出资100万元拿了1.25%的股份,随后几年逐渐加码,终于在2009年等到机会,藏格钾肥通过收购,控制了昆仑矿业。
羽翼逐渐丰满的藏格钾肥,欲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2014年9月,藏格钾肥计划IPO登陆资本市场,拟募资20亿元。
而此时,深陷退市危机的金谷源正在寻求“金主”,肖永明果断放弃了IPO之路,最终作价89.39亿元借壳金谷源上市,2016年藏格钾肥借壳金谷源获证监会批文。金谷源也在2017年更名为藏格控股,成为我国钾肥第二大股。
收购完成后,藏格控股拥有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724.35平方公里的钾盐采矿权证,是一家以青海省察尔汗盐湖钾盐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型钾肥生产企业。
在2015年,肖永明的身家还是60亿元,但是公司上市后,其身家就飙升到了265亿元,一跃成为青海省首富。
与此同时,肖永明也为藏格控股带来了可观的收益。2016~2018年,该公司共实现近90亿元的营业收入,实现归属净利润34.2亿元。
祸起萧墙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将肖永明拉下神坛的正是藏格控股的2018年年报。
4月30日,藏格控股发布2018年年报。该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藏格控股完成营收32.74亿元,同比增长3.19%;完成归属净利润12.99亿元,同比增长6.98%。
值得注意的是,在漂亮财报背后,审计组织却针对该年报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原因是藏格控股内部操控存在严重缺陷。
后来经过自查,藏格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在资金紧张状况下,藏格集团及其关联方通过占用上市公司部分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用于补充生产经营资金,控股股东及公司相关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最终导致了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发生。
截至2019年4月,藏格集团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藏格控股资金22.04亿元,其间,虽然偿还0.5亿元,却仍有约21.5亿元没有偿还。
一位证券人士对记者表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历来是不容触碰的监管红线。在监管高压态势下,不但会严重影响公司经营,而且还可能会遭到监管处罚。
果不其然,9月16日,由于藏格控股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重大事项未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重组业绩补偿方未履行业绩承诺补偿义务以及股东增持承诺未履行等多项违规行为,深交所对藏格控股及肖永明等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以及纪律处分。
此后,肖永明选择退居幕后,不再担任藏格控股董事长。
对于出现问题的原因,中宇资讯分析师李金梅对记者表示,藏格控股因矿和整改的问题,金融去杠杆等政策影响,出现短期流动性困难,另有金融及证券机构的集中还贷、补仓和利息支付压力。
实际上,这已不是肖永明首次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早在2016年~2017年4月,金谷源(藏格控股的前身)控股股东藏格投资通过占用藏格钾肥(金谷源控股子公司)银行承兑汇票方式,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9.37亿元。
藏格投资由肖永明、林吉芳夫妇全资控股,二人分别持股90%、10%。
2017年6月14日,金谷源公告称,公司收到青海证监局下达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金谷源存在信披违规行为,董事长肖永明等负有直接责任。上市公司、肖永明等被给予警示、并计入诚信档案的处罚。
“巨龙”迷失
肖永明的“藏格帝国”除了上市公司藏格控股外,还控制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龙铜业”)、西藏中利实业有限公司、安岳县藏格投资有限公司等,业务多涉及矿产勘查及金融投资。
为偿还藏格控股的占用款项,肖永明拟将其持有的巨龙铜业37%股份以25.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藏格控股。
据介绍,巨龙铜业是西藏自治区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以民营控股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有限公司,巨龙铜业拥有全国最大的铜矿,其下属三个矿区:驱龙铜多金属矿、荣木错拉铜矿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合计铜金属量为985.06万吨,伴生矿钼金属量49.95万吨。其中,巨龙铜业已取得驱龙铜多金属矿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采矿权证及荣木错拉铜矿详查探矿权证。
虽然是以资抵债,但肖永明的心中或许是“窃喜”的。因为曾经两度要被注入上市公司的巨龙铜业终于得偿所愿,成功注入上市公司。
2018年7月15日,肖永明第一次筹划尝试将巨龙铜业注入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藏格控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显示,巨龙铜业100%股权暂作价280亿元。方案一经发布,资本市场轰动一时。
仅一个月之后,即2018年8月,藏格控股再发公告,重组方案实施调整为只收购巨龙铜业51%股权,但此时巨龙铜业100%股权作价仅为180亿元,相较于1个月之前的评估缩水100亿元。
然而,距重组预案公布仅两个月的时间,藏格控股便宣布,因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矿山权证办理、评估等工作无法在预计时间内完成,巨龙铜业土地权属办理、矿业权变更审批等较复杂,最终,重组“夭折”。
6月18日,藏格控股发布的关于控股股东以资抵债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显示,巨龙铜业37%股份价值25.9亿元,若以此计算,巨龙铜业100%股权的价格仅为70亿元,仅为最初预案的四分之一。
在上述证券人士看来,肖永明既可以解决占用藏格控股资金问题,也可以将巨龙铜业注入上市公司中。但是他指出,在并购的过程中,标的公司的估值是审计机构按照会计方法进行估算的,在巨龙铜业上述几次股权估价中,尚没有正规审计机构的介入,只能说交易双方过于随意。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电函藏格控股方面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但是,此次风波并没有因此结束,藏格控股方面表示,公司董事会聘请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仍在对资金占用一事进行核查,预计将于近期完成核查工作,核查结果及其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影响尚不得知。
不仅如此,山东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博对记者表示,一经中国证监会认定藏格控股或相关责任人的证券欺诈行为成立并做出正式行政处罚决定,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申请索赔,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行为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