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杨凯生反思普惠金融 简单强调秒贷并不科学

证券时报时报记者 孙璐璐

“普惠金融的内涵虽然包括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但提升效率(即提升业务流程的速度)是不是解决普惠金融的主要痛点所在,这是需要思考的。过分强调缩短某项业务的时间和流程有失偏颇,在信贷投放中,一味追求快速的审批快投放是有问题的,简单强调秒贷并不科学,还是要对不同的信贷业务设置不同的标准和阈值。”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11月9日在财新峰会上如是说。

杨凯生表示,认识和科技的进步,让普惠金融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从去年年末到今年6月底,按照银保监会的口径,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新增1.336万亿元,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占比接近50%,远高于大行其它贷款占全行业的比重,说明大行将完成普惠金融目标和自身发展很好的结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也表示,国有大行享有主权信用、广泛的网络布局、利润规模高内部有交叉补贴的余地,以及需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特点,让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头雁”作用的政策考量是对的,在经济学上也是成立的。

不过,杨凯生表示,我国在普惠金融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厘清。例如,从更广的角度看,普惠金融业务还应包括开户、结算、保险等其它业务;普惠金融还应该引入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概念,金融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是金融能否惠及更广大群体的基础和前提。

毫无疑问,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条件。但杨凯生强调,普惠金融应用金融科技时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包括开展业务时,线上是否可以完全代替线下,这是需要思考的。

“现在不少银行搭建了线上小微客户服务平台,但也应该认识到,普惠金融是多维度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仅靠互联网、金融科技难以解决的。”杨凯生称,如果仅通过行为数据、社交数据的搜集整理就完成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这显然是把信贷业务多年来面临的三个问题高度简单化。

杨凯生补充道,所谓的信贷业务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通俗讲,就是借钱干什么、准备如何还钱、如果还不上该怎么办。这是开展信贷业务要坚持的原则,也就是了解你的客户(KYC)。完全依靠行为数据而取代结构性数据的因果关系,其可靠性需要依靠更大的样本接受更长时间的检验。

“银行需要在改进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努力,但发展普惠金融还是应该落在扩大服务人群的覆盖面等方面扎扎实实下功夫。所谓的普惠金融,就是要把原先具有神秘感、显得高大上的金融业变得更加接地气,服务更广大的社会群体。”杨凯生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