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结构性改革应持续发力 逆周期调节需未雨绸缪

11月16日,“证券时报第三届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暨2019年秋季座谈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出席座谈会时表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增速放缓引起的一系列外溢影响,需要引起各方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在深水区进一步推进、逆周期调节与结构性改革如何平衡等问题,考验着方方面面的智慧。在面对眼下不很好看的统计数据和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的同时,更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向上,13亿多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和无休无懈的努力,我们不必对中国经济产生悲观。何伟表示,推进改革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证券时报愿意提供更丰富的渠道,通过智库建设汇集群智群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与会专家认为,明年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需要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储备。当前我国需适当加大逆周期需求管理政策力度,同时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机制、稳定预期。

逆周期调节与

结构性改革并举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这一表述说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操作必须是双向双重发力。

高培勇表示,这一细微变化传递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信号:必须从更深的层面挖掘可能导致经济下行的因素。需要明确一个认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经济下行压力不同于高速增长阶段的经济下行压力,不能简单套用以往高速增长下的调控方式来应对,必须有打一场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寄希望于速战速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当前经济运行较为疲软,物价受供给侧冲击出现上涨,制约了货币政策的空间。明年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需要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储备。在宏观政策上,既需要为创新提供足够的试错空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为微观企业熬过调整期提供必要的环境,加大逆周期调整力度。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宏观上为微观企业熬过调整期创造适宜条件可能更为紧迫。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成员纪敏表示,经济转型过程中结构性矛盾的上升,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入分配失衡,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挑战。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潜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于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需关注结构性失衡的重大影响,在确保总量稳定的同时,综合施策,着力优化结构,突破关键环节改革,为推进我国经济向消费主导转型创造条件。

陈道富建议,当前环境下我国需要适当加大逆周期需求管理政策力度,财政政策继续提力增效,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宜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机制、稳定预期、畅通渠道,更要充分利用中国特色,采取多种措施,其中有两点需重点关注:一是多种举措强化微观主体流动资金的合理满足,二是推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

高培勇表示,从宏观政策工具来看,逆周期调节带有明显的短期对冲性质。然而,面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必须两手抓。以逆周期调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和推动稳增长,决不能把稳增长的全部希望寄托于逆周期调节。

关于国企混改,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认为,这是一项事关国家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措施,在改不改、如何改,尤其是民营企业进不进入国企、如何进入等方面,应该严格实行“三不”,即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

切莫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匆凑数,搞形式主义。他指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民营资本进入国企以后,应该建立完善合理的退出机制,确保民营资本能够依法依规地顺利退出。

金融供给侧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更深层次的结构转型,金融体系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在金融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变化的速度在加快,这些变化既是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应对,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新表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助于解决金融供给的结构性问题,有助于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其中,金融供给侧改革为解决金融供给结构性问题提出了方向与要求。一是优化现有的间接融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二是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增大直接融资比重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为科技创新转型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利率市场化则有助于激发银行向利率水平更高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进行信用投放。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的风险。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管涛表示,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之所以走势没有失控,一个原因是市场对中国央行仍存在信仰,即相信央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题之一,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表示,研究发现,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中型银行也具有系统重要性,建议进一步研究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识别策略,进一步认识金融市场政策干预的外溢效应和国际协作的必要性,并高度重视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建议在金融风险有较大概率出现大规模传染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集中精力先解决危机蔓延的燃眉之急,待危机有效解除后,再考虑从制度层面改进市场运行和制度环境所暴露出来的道德风险等问题。此外,还要建立起金融风险预警等级体系,以及必要的分级响应干预机制。

资本市场制度变革

从量变抵达质变

当前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已步入“施工期”,各项改革措施渐次推出,市场活力正被逐步激发。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如何看待接下来的A股投资前景?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庆表示,当前系统性机会大于系统性风险,结构性机会将更加丰富,且结构性行情后续可能会进入轮动期,其中不乏投资机会。

王庆表示,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变革正从量变抵达质变,A股市场制度体系日臻完善,逐步向国际成熟市场靠拢。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内核的制度变革也将同样推动优劣上市公司之间的分化。科创板及股票发行注册制这一重大制度设计,对于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风险释放、中美贸易摩擦悲观预期见底、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及赋予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等政策影响下,2020年市场风险偏好将稳中有升。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进入流动性衰减的存量经济时代,投资分析至少需要具备三种思维:一是分层思维,二是结构思维,三是此消彼长思维。分层思维所对应的投资选择,应该是“抓大放小”和“重高端轻低端”。货币的流动性已经呈现“分层”现象,从投资的角度看,就应该投向流动性充裕的领域,配置相应的资产。我国大部分行业的集中度仍偏低,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高端消费品或服务应该更有投资价值,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等符合大趋势。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是金融开放的重要内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丁志杰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扩张,对外汇风险管理提出新的需求。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特征,近两年波动明显加大,客观上要求提供更丰富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为适应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外汇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将券商纳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一步便利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这既是高水平开放的要求,也是高水平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重组开创了新时期大型央企尤其是两个A+H上市公司合并重组的先河,中国中车董事会秘书谢纪龙介绍了南北车合并重组过程中合并重组方式的选择、合并重组价格的确定、合并重组方案的表决通过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等几个环节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他认为该案例为其他上市公司合并重组提供了借鉴,并希望能借此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