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又迎来“爆款”基金频出的时代。近期,兴全、广发、交银施罗德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新基金受到市场追捧,动辄单日吸金百亿。这背后体现的是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以及明星基金经理强悍的“带货能力”。
然而,记者对普通投资者积极“追星”也要泼点冷水,追求长期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固然没错,但盲目追求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发基金,就需要悠着点。
为什么呢?先看看“爆款”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市场走好,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显著,“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二是“爆款”基金多由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管理,普通投资者急于寻求好的投资标的。当然,这也跟发售过程中渠道预热有关,不少银行渠道销售积极性很高。
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是基金行业的一个历史常态。数据显示,历史上发行火爆的基金后期保持较好业绩的并不多。虽然明星基金经理过往业绩不错,但很难做到跑赢所有市场行情,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的期待值,不可盲目跟风。
曾有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做基金销售最好是“顺人性”,这样销售难度低,而做基金投资最好是“逆人性”,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保持理性,在市场冷清时积极寻找机遇。以2019年的主动权益业绩冠军基金为例,该基金其实是在2018年四季度市场行情不佳时发行的,首次募集的金额并不高,但当时参与的投资者如今都“赚大了”。
另外,普通投资者若非常信任某位明星基金经理,也可选择他管理的老基金而不必非得“挤上”新发基金。新基金往往有较长的建仓期,若在趋势向上的阶段,老基金更能抓住市场机遇。因此,投资者应该合理配置新基金和老基金,不要以为新基金是1元面值就“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经理往往有各自的投资风格,因此,也存在和市场风格契合度的问题。例如,短期净值表现强势的基金显然是抓住了“风口”,但市场往往存在周期,有均值回归效应,因此,常常是“各领风骚一两年”。
日前发布的《权益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显示,不能坚持长期投资,是影响投资者实际收益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比布局“爆款”基金更重要的是长时间坚定持有基金。从历史数据看,基金持有期超过3年出现亏损的概率非常低。因此,秉持长期投资的理念,选择与自己风险偏好相匹配的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才是获取稳健收益的一条“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