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这到底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影响?2月9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在他看来,得益于市场机制不断完善,近期股市表现明显好于之前股市异常波动时。未来中国资本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韧性也会越来越强。
《证券日报》:您如何看待本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刘锋:这次疫情会对中国经济,特别是短期经济会有明显影响。中国经济近几年正在进行大面积的结构性调整,过去几年尤其是2018年以来GDP增速也在趋缓,许多低质低效的企业经营本身正面临比较困难的情况,还有大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突发疫情的影响和冲击会更加明显,会给本来就有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
另外,疫情发展需要减少人员流动等要求都跟许多正常的消费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状态相背离,会直接对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服务业造成短期冲击,比如说餐饮业、旅游业、交通运输、加工服务业等等。
预计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或下探至4.1%左右,疫情拐点大概率将在2月底前出现。如果相关政策对冲到位,则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就有望得到控制,估计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实际经济增长处于5.6%左右水平,较2019年全年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
金融数据方面,1月份信贷较为集中,但1月份工作日减少,信贷下发速度低于去年同期。2月份由于疫情影响,信贷下发速度加快,预计一季度我国信贷规模将创出天量。
就金融市场表现而言,随着政策调控发力,疫情控制,市场恐慌情绪已缓解。
我们认为,短期走势需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和控制、政策调控因素的主导作用。经济生产恢复情况将在中长期对市场走势的效验中发挥影响作用。
《证券日报》:受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面临挑战,政策上和企业自身应该如何应对?
刘锋:随着疫情控制进一步的明朗,从二季度到下半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会逐渐恢复。恢复起来会是一种快速的提升,因为是从一个非正常的底部回升,反而会产生很多的机会,包括投资机会,因此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非常重要。
现在就是要考虑怎么渡过难关、维持正常运转。从目前情况看,湖北之外的防疫形势总体较好,只要临时性限制措施得以解除,对经济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广泛冲击就会大大减弱。
政策上,如央行会向市场投放资金流动性,降准降息,债务回购和延期等,通过一些减税降费、补贴、救助和慈善资金投放等政策措施,并加强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效率,为有困难的企业和家庭提供融资便利和帮助,共渡难关。
此次疫情再次让大家意识到,中国经济缺乏的是“优质教育、优质自然环境、优质医疗服务、核心医药研发力等科技实力”。应趁此机会重新梳理财政收入和支出体系,减少中小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将更多财力用于加强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基本养老体系和福利制度,改进财政支出、促进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效率等。
《证券日报》:中国经济是否有能力有底气继续走好、保持稳定发展,有哪些主要支撑因素?
刘锋:《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的发布,是金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及时举措,有利于保障防疫重点地区、行业及企业的金融需求,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风险抵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也为我国应对潜在金融波动创造了条件。
这些对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这次疫情暴露出很多平常很难遇到的一些问题,决策机制、运营效率、信息传导、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能力和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的产品和服务还有很多的短板。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和研究评估。相关企业也要抓住这些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近期股市的表现明显比此前股市异常波动时要好得多,这主要得益于市场本身在不断完善,尤其是去年以来,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信息披露、市场炒作、杠杆融资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目前的市场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一方面,包括外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机构投资者有个特点,就是以长期投资为主,相对比较稳定。而且都是专业投资者来进行操作,所以对市场的稳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随着市场机制、法治基础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再加上机构投资者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及中小投资者越来越有经验、投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资本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韧性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