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雪
电影院虽然还未正式开门迎客,但是影视股已开始躁动。
5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称,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可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也就是说,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终于进入开放倒计时。
受该消息刺激,相关影视概念股今日早盘普涨,北京文化、万达电影、阿里影业、猫眼娱乐等多股均纷纷高开。
影视股提前沸腾
机构大举加仓
随着国内疫情有所好转,影视行业也即将走出灰暗时刻,迎来“春天”。
近期电影业利好消息不断,尽管国内影院还未正式开业,但影视股已提前沸腾,敏锐的资本早已行动起来,一些龙头公司股价甚至已回升至疫情之前的水平。
今日早盘,相关影视概念股纷纷高开,尽管午后冲高回落,但至收盘,新文化(300336.SZ)、奥飞娱乐(002292.SZ)、北京文化(000802.SZ)仍有不错涨幅。
港股方面,影视娱乐概念股也集体活跃,猫眼娱乐(1896.HK)一度大涨逾9%,盘中最高点至12.1港元/股,创逾2个月新高;阿里影业(01060.HK)盘中最高涨幅也近8%。
具体到个股,万达电影(002739.SZ)半月以来已上涨超过16%,最新总市值为355亿元;4月以来,华谊兄弟(300027.SZ)上涨超30%,最新总市值为118亿元,光线传媒(300251.SZ)、上海电影(601595.SH)上涨约20%;唐德影视(300426.SZ)上涨超17%;横店影视(603103.SH)、中国电影(600977.SH)4月以来上涨近10%。
而机构也早已对影视板块展开布局,大举加仓影视相关概念股。
一季度,万达院线总共获机构增持近5000万股。其中,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智能生活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跻身前十,合计持股约7874.1万股,较去年底的2139.8万股大幅增持。此外,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大举增持916.2万股。
而华安基金旗下的华安媒体互联网也不止增持了一家影视概念股,该基金在一季度还一口气进入了幸福蓝海、光线传媒、北京文化、中国电影、欢瑞世纪、芒果超媒6家上市影视公司的十大股东名单。
对此,中信建投传媒团队认为,影院重新开业在即,短期来看疫情不再反复,叠加优质影院陆续上映,将使得观众观影意愿逐步提升。中期来看,疫情后行业整合出清、优质影院市占率提升以及连锁影院出现规模效应,将成为驱动行业中长期发展的动力。影视方面,随着影院复工,大银幕电影陆续上映,影片储备丰富的公司有望受益。
3月曾短暂复工随即被叫停
实际上,3月中旬,影院曾经出现短暂复工试水。
但没想到,还未等到大批观众前来观影,却遭国家电影局紧急叫停。
3月27日,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
而复工短短一周的数据也并不乐观,灯塔专业版历史数据显示,3月16日至22日,全国共有超500家影院复工,复工率达4.8%,但当周观影人次仅有3810人,票房为11.8万元。
超7成观众期待电影院开业
3个多月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不少小伙伴已经快憋不住了。
根据近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与猫眼研究院联手调查的结果,所收到的1530份有效样本中,超过7成观众“非常期待”或“比较期待”去影院观影,6成以上受访者“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影院复工和影片上映信息。
但调研结果也显示,即使在政策指导下全国影院正式复工,但在初期,人们对于回到封闭空间观影仍会有顾虑。
为降低观众回到影院的戒备心,良好的卫生防控措施、优惠票价与新片上映,将有助于拉动影院复工后的观影消费。接近6成受访者认为“影院的防控措施(测体温、实名登记等)”和“票价的优惠力度”会增加自己看片的冲动,还有4成认为“是否是新片”也是重要驱动因素。在票价上,8成以上受访者对30元以下的票价接受度较高;而在影厅人数上,建议控制在40%以下。
此外,在可接受4月份去影院观影的人群中,想看国内影片排名前四位均为春节档电影,依次为《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姜子牙》和《夺冠》;想看国外新片排名第一是《花木兰》。
电影院陷入“倒闭潮”
影视公司一季度巨亏
1月以来,自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电影院已停业3月有余。
电影票房遭遇断崖式下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自2020年1月24日起到4月1日,中国线下电影市场与2019年相比损失了113.66亿票房。据西部证券统计,年初至今票房只有1月的前23所累积的27 亿元收入,同比下滑-89.5%。
“颗粒无收”的票房和不得不支出的经营成本使得电影院持续多月亏损,可此番萧条困境短期内难以改善,多家电影院因承受不住经营压力而退出市场,全国电影院被迫陷入“倒闭潮”。
天眼查数据显示,1月23日至4月17日,全国经营范围包含“电影、影视、影视发行”在内的注销企业共计3066家,同期全国共计注销经营范围包含“影院、电影院”的企业42家,其中,11家注销影院注册资本大于1000万元。
而上市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20年第一季度,20余家上市影视公司仅有6家实现盈利,大部分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总亏损金额超17亿元,行业寒冬之下,巨头也未能幸免于难。
就亏损金额而言,损失最大的莫过于王健林旗下的万达影视。
根据万达电影公告,一季度亏损近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超4亿元,同比下降249.75%,本次是万达电影上市以来首次在一季度出现亏损。
祸不单行,万达不仅国内业绩跳水,其在海外的影院公司更是损失惨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美国最大的连锁影院——AMC影院宣布关闭1000家影院,其公司的股价较年初下跌超过40%,而截至2019年底,万达仍持有AMC院线38%股权。
其次是中国电影,一季度净亏损2.27亿元,同比减少174.78%。
此外,华谊兄弟、横店影视、文投控股、幸福蓝海和金逸影视一季度亏损金额也都超过1亿元。
影业积极自救
“三巨头”募资近90亿元
尽管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大小政策扶持“岌岌可危”的电影行业,但终归杯水车薪,想要走出困境,还要靠影视行业自身。
为了度过萧条困境,影视公司分别通过借款、定增等多重方式谋求生路。例如在2019年都产生超过10亿元的亏损的行业龙头华谊、华策和万达电影三家抛出的募资方案,合计金额就高达近90亿元。
若这笔近百亿元的增量资金注资成功,不仅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能够得到缓解,更能间接带动整个影视产业上下游业务的复苏。
三家公司中,声势最为的浩大当属华谊兄弟。4月29日,华谊兄弟宣布将新一轮的定增方案,拟以2.78元/股非公开发行合计不超过8.2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
引来市场关注的是,该份定增方案参与认购的机构名单相当豪华。
参与认购的9家机构中,既有老股东腾讯和阿里旗下的公司、也有复星系的豫园股份,更有国资背景的山东经达等。所有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用实际行动支持华谊、也支持中国影视行业的未来。
该消息一出,当日华谊股价立刻冲至涨停,此前2019年巨亏39.6亿元的巨大利空瞬间转换为利好。
而募资金额最大的,还是万达电影。4月21日,在发布2019年年报的同时,也修改了之前的可转债募资方案。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万达拟定增募资43.5亿元,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30.45亿元用于新建影院项目,剩下13.05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而拟新建影院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项目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新建影院162家,总面积达79万平方米。
同样,华策影视也在年报发布之际宣布了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22亿元,用于影视剧制作项目、超高清制作及媒资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同时提升公司资本实力、盈利能力与行业口碑,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华策计划拟投拍电视剧数量为12部,均已取得必要的拍摄备案,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6.13亿元,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17.34亿元。
此外,捷成股份拟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版权运营与媒体经营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当代东方拟募资不超过6.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而更狠的是当代明诚,悉数质押了当代时光的全部股权,用于向北方信托借款人民币3亿元。
“优爱腾”联手9家公司
发布行业自救倡议书
当然,影视行业内部也在积极改进,“开源节流”、缩减成本开支。
5月7日,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9家影视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团结一心 共克时艰 行业自救行动的倡议书》,结合4月17日电视剧制作协会发布的成本控制倡议书,预计剧集制作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同时剧集投资回报率也将得到提高。
9家公司表示,即日起将对影视剧、综艺节目生产的各环节成本体系、价格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将对包括但不限于各个工种的演职人员报酬、特约演职人员与飞行嘉宾报酬、供应商价格、内容采购价格等实施现阶段市场可承受的价格管理,形成市场调节、能上能下、工种平衡、共商共担的定价参考原则。
在具体层面,他们倡议提倡影视剧拍摄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支持多拍良心剧、口碑剧、精品剧;倡导勤俭节约,抵制浪费奢靡之风,反对虚荣攀比;倡导共克时艰,共降成本,共担风险,共建信心;倡导廉洁从业,纠治“贪腐失信”乱象。
该份倡议书也起到了刺激A股相关影视概念股的作用,当日华谊兄弟收涨4.09%,横店影视收涨2.97%,其余相关概念股也均有明显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