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经济观察网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葛华勇提出了《关于促进养老可持续发展的提案》。
葛华勇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趋势明显。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养老现状中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养老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不同人群享受到的改革发展成果不同。例如,晚退休人员比早退休人员享受政策红利多,城市人群领取养老金比农村人群多,公务人员领取养老金比企业职工多,大型国企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比中小企业退休人员多的情况。二是基本养老金积累不足。数字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2019年为4.26万亿元,按现行费率执行,预计至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从2028年出现当期赤字,并于2035年耗尽基金结余。三是养老制度存在结构性问题。目前中国养老金替代率不足50%,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约占45%,“第二、三支柱”占比很少。相比而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养老金替代率约75%,其中“第二、三支柱”的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的替代率约占33%。
为此,葛华勇建议国家更加重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更加公平公正的养老保障体系。具体如下:
一、持续补充基本养老金。建议进一步强化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对基本养老金的补充机制;加快推进国资划转社保补充社保基金缺口,提高划转比例;放开养老金投资限制,借助资本市场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在基本养老金发放上要体现:“托底”,即保证基本养老需要;“限高”,即控制地区差异过大;“调剂”,即增强中央养老金的调剂力度。
二、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目前我国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比例不足1%,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建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高“第二支柱”的替代率水平,使企业年金在整个养老当中真正起到补充作用。
三、大力培养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意识。要增强全民商业养老保险意识,养老既是政府、社会的责任,也是老人自身的义务。引导人们树立“要想老了以后生活水准不下降,就要尽早建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计划”的理念并付诸行动。在这方面,保险公司要创新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让银行、保险、证券都能成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重要参与者,共同调动和促进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此外,目前各地政府均不同程度对本地户籍老人在医疗、公园、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提供优惠服务,随着异地养老群体的增加,建议将优惠对象扩大到非本地户籍老人,让全社会的老人在当地看病、旅游、生活时,也可以享受到与当地户籍老人相同的待遇。如短期内解决不了,可以挑选部分具有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群进行试点,最终在全国范围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