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多管齐下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受累于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下行,预计今年中国进出口额大概率出现负增长,但进出口降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外贸收支有望进一步趋向基本平衡。

管涛认为,在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方面,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和网上交易,改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拓宽国际市场。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和网上交易

中国证券报:当前外贸环境严峻复杂,进出口面临哪些挑战?进出口贸易后续会呈现何种趋势?

管涛:从外贸进出口看,当前主要有以下挑战:

一是外需疲弱导致出口压力仍然持续。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下降3%,预计二季度降幅将达到约18.5%,但得益于各国政府的迅速应对,全球贸易量今年全年的整体表现仍有望避免世贸组织此前预期的最坏情况。此前,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至32%。

二是疫情已经从供需两端给国内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当前,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依然艰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可能加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和家庭收入预期,提高全社会的预防性储蓄需求,从而抑制进口。

三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特别是海外疫情仍处于波浪式的扩散状态,甚至不排除部分国家会出现疫情二次暴发。这将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制约我国企业的复工复产进程。包括一些关键零部件进口的“断供”,都会影响我国的出口能力。

四是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局势依然紧张。这将既阻碍全球抗疫合作,影响世界经济重启进程,也将增加我国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到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期稳出口的压力仍然存在。

但也要看到,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我国具有经济率先重启、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这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替代能力、稳定国际市场份额。4月和5月我国出口同比超预期增长就得益于此。从进口来看,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生活正逐步恢复正轨,内需回暖有助于提振进口。综合来看,受累于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下行,预计今年中国进出口额大概率出现负增长,但进出口降幅要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外贸收支有望进一步趋向基本平衡。

中国证券报:如何创新外贸方式,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管涛:一是在受疫情持续冲击、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稳外贸的重点是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同时推进海外市场的多元化,避免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

二是积极发挥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国内企业率先复产复工的优势,疏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三是加快推动外贸发展方式从过去“以价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率和非价格竞争力,更好应对全球主要央行开启货币宽松潮后,中国可能重新面临国际资本大进大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的挑战。

四是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和网上交易。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海外消费者购物方式从线下转到线上,带动跨境电商订单快速增长,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此外,还要加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力度。

五是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包括跨境汇兑和通关手续的便利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六是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原则,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七是积极发挥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的试验田作用,推进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加快制度型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改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

中国证券报:稳住外贸基本盘,下一步应培育哪些新的外贸增长点?

管涛:从贸易业态来看,我国具有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发展的世界领先优势,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和网上交易,适应海外消费者购物方式从线下转到线上的转变,并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等科技手段,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

从贸易形式来看,服务贸易一直是我国外贸增长的短板。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我国货物贸易面临压力日益增大,因此,与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相结合,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改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是引领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今年我国外贸出口的亮点。应继续强化亚洲地区经济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工作,以及中日韩自贸协定(FTA)的谈判进程,为外贸企业拓宽国际市场。

中国证券报:在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和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方面,政策上应着重在哪方面发力?

管涛:疫情会通过供需两端对外贸企业产生影响。从生产端来看,在国内疫情防控要求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较慢,并且海外疫情蔓延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进度。从销售端来看,外部需求疲软导致出口订单锐减,中小微外贸企业经营现金流减少,而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导致资金链条十分脆弱。这些企业带动了国内近两亿人的就业,因此,如何帮助中小微和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是实现稳就业目标的关键。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完善出口退税方式,加快退税进度。二是继续挖掘通关便利化改革潜力,优化对外贸企业服务。三是密切跟踪外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与外贸企业连接,及时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包括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质押融资)、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四是继续落实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五是帮助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疏通进出口通道,组织中小微企业参加跨境电商培训,推动中小微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六是简化内销认证和办税程序,积极帮助企业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坚持“两条腿”走路,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挑战。七是鼓励引导多元投入建设海外仓,加大对带动中小企业出口的外贸服务平台的支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出口转内销应避免恶性竞争

中国证券报:在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管涛: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继续承压,因此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成为缓解外贸企业生存压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知名度不高,缺乏国内销售渠道,无法实现精准的产销对接;二是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生产标准不一致,外贸企业快速转换生产标准存在难度;三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转向内销,国内竞争会日趋激烈,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

对此,一是要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包括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障;二是要多渠道支持转内销,包括搭建转内销平台,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三是要加快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例如支持跨境电商、鼓励外贸企业举办线上展会等,拓展内销渠道;四是要加快推动生产标准国际化,推动外贸企业和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合作,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国内市场,增强企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五是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做好融资服务和支持,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加强资金支持;六是要加强对市场主体和市场交易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