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海自贸区第十批共20个金融创新案例正式发布,其中,“首单‘A+H’红筹企业——中芯国际科创板发行上市”,作为金融市场创新案例之一入选,有利于科创板吸引更多优质的科创类红筹企业上市。
既有科创板上市也有口罩期权
记者注意到,该批金融创新案例重点聚焦率先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助力增强上海金融服务能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支持复工复产复市以及优化金融发展软环境等方面的新举措、新项目、新典型。
其中,金融业开放创新方面,友邦保险将上海分公司改建为独资人身保险公司,成为我国放开人身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首家获批设立的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低硫燃料油期货,这是继原油期货、20号胶期货之后,由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第三个“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模式的国际化期货交易品种;中国太保集团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保险集团公司等均入选。
金融市场创新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红筹新规下,首单“A+H”红筹企业——中芯国际发行上市入选,该案例有利于科创板吸引更多优质的科创类红筹企业上市,而卡脖子技术的“硬科技“科创企业到科创板直接融资,可以增强资本市场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支持复工复产复市方面也涌现出不少金融创新案例。比如,建信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建信商贸率先推出“口罩期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在全球战疫背景下,公司利用场外期权工具,为国内一家民营医疗用口罩布原材料生产商设计了期权方案,锁定了约4.5亿只一次性外科口罩或1亿只N95口罩的原料成本,助力抗疫物资生产。
“作为行业首单口罩期权,该案例也拉开了期货行业创新模式抗疫的探索。”该负责人介绍,此后,多家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迅速跟进,主动对接市场需求。
强化上海配置全球金融资源功能
上海自贸区第金融创新案例旨在宣传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成果,鼓励和支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此前,自2013年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已累计发布了九批110个金融创新案例,有效地宣传了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成效。
上海金融局副局长李军表示,第十批金融创新案例的发布,既是对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工作的集中展现,也是以实际行动为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而全力冲刺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上海将持续深化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打好上海自贸区这张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王牌”,发挥好临港新片区这个经济“增长极”的特殊作用,深化上海金融改革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强化上海配置全球金融资源功能,更好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