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4万亿ABS市场,10倍规模待释放:平安信托抢滩ABS业务实操秘笈首度公开!

步入新周期,信托行业正经历净值化、标准化的二次创业热潮。

在金融强监管、市场竞争加剧的共振下,信托业“老三样”地产、政信和通道业务进一步压降,未来的利润空间在哪里?下一个战场在哪里?如何抢占新的战略高地?每个信托人的内心都在寻找方向。

在业内素来以“锐意改革”而领先的平安信托,再次探路前行。2019年,姚贵平履新平安信托董事长之后,首先明确聚焦四大战略方向,回归信托本源;2020年推出产品中心,直击市场需求;同时鼓励业务团队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专,升级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员工及团队活力,从战略到产品到人全流程发力,纵情开拓朝阳赛道。

一年过去,硕果累累。近期,平安信托首单“特资+资产证券化”业务——某国际中心类REITs投资项目成功落地,规模16亿元,开创了资本市场续期纾困新模式。

尽管读起来有点拗口,但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已升级成和银行贷款、发债并列的企业第三大融资工具。作为遨游ABS大蓝海的翘楚,平安信托ABS团队屡屡斩获各类创新ABS第一单,备受市场关注。信托公司如何有效开拓这一蓝海领域?平安信托的战略布局和具体打法又是怎样?

为此,新财富专访了平安信托ABS及债券承做部高级董事总经理白洋女士,有着20年信托经验、同时在ABS业内具备高度专业水平的她慷慨分享了其洞见。

【Ⅰ】

从整体量级来看,2019年末,中国全市场存量ABS产品的规模达到了4.2万亿元,同比增长36%;2019年全年新发行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发行规模已与公司债平分秋色。

白洋预测,2020年ABS整体新发行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然而,尽管如此,其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例依然非常之低,只有2.5%。而从美欧市场来看,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占债券市场的25%-30%,这意味着该行业还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从细分领域来看,光是REITs(不动产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规模测算就有4-5万亿元,此外,基于企业应收应付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消费贷款、小微贷款、租赁债权等产品,各细分赛道加起来也可望产生几十万亿元的规模。

因此,白洋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都将保持高速增长,其已成为和银行贷款、发债并列的第三种企业融资工具。

在ABS领域深耕多年的白洋看来,相比银行贷款和债券,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具有多重特殊优势:第一,降低融资成本。对于一家企业,如果资产的信用质量高于企业主体信用,可以通过对资产的打包,分层评级,使高信用等级的证券,获得比企业主体更低的融资成本。

第二,资金用途比较灵活,银行贷款需要受托支付,企业发债也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而资产证券化属于企业出售资产获得的资金,而非融资行为,因此资金用途比较灵活。

第三,可以调节企业的财务报表,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例如基础设施、不动产发行REITs产品之后,企业就可以把重资产表外化,让投资者持有,而把核心的资产管理能力表内化,使企业转型为轻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

凭借这种资产融资、结构化融资的优势,资产证券化现在已能够和企业发债、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相媲美。

【Ⅱ】
三步走:从红利时代到能力时代

迅猛发展的ABS业务,和亟待转型的信托业可谓一拍即合。在平安信托董事长姚贵平看来,每一次大的变革都会带来行业秩序和格局的重新改变,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直靠“红利”持续下去,必然要回到“能力”比拼的赛道。

随着资管新规实施,信托逐渐回归本源业务,未来资金信托新规实施后,非标融资业务的占比将不能超过50%,标品投行、标品资管将成为信托公司重要的业务方向。而资产证券化业务,从宏观上看,是信托公司实现创新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回归信托业务本源的重要方向和手段之一;从实操来看,则恰好是承载着非标转标这一方向非常重要的产品和工具。

在白洋的定位中,平安信托打造ABS,将瞄准“两化”战略——平台化、基金化。平台化,是提供增值服务,为受托管理各类ABS基础资产,提供高效、优质的受托管理服务,以提升平台整体的管理规模为目标;基金化,是将受托管理的各类资金投资于ABS产品,通过主动管理获得管理费和carry。

按照白洋的梳理,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平安信托要想实现平台化与基金化战略,需分三步走:第一步,证券化受托;第二步,证券化投行;第三步,证券化投资。

此前,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做的是受托业务,即通道业务,虽然锻炼了专业团队,但信托公司只能获得较少的,甚至只有几个BP的报酬。信托公司要提升在ABS链条上的参与程度,获取更高利益,就必须走证券化投行和证券化投资这两个方向。

受托业务,主要依托的是信托的制度优势,吃的是牌照“红利”;但是做投行业务,主要依靠的将是团队的专业“能力”。信托公司要负责产品的交易结构设计、尽职调查,项目牵头并负责产品的发行承销,全流程都由信托公司来牵头。

资金驱动型ABS投行

在白洋看来,凭借平安集团综合金融能力,平安信托有投行业务的独到优势,有望打造一个“以资金驱动的投行业务”。

ABS的两端,一端是需要以资产进行证券化融资的客户;一端是需要获取一定收益率的投资资金。如平安集团内部银行、险资等客户就有投资ABS\ABN的意向。此时,平安信托ABS团队就可以为内部客户定制相关的产品,以获得更有保障的业务规模和收益率。此外,平安信托内部的养老金投资、固收+、家族信托等团队也有配置需求,可密切协同。

因此,平安信托开展ABS投行业务可以从客户角度出发,提前考虑银行、险资、信托内部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资金的风险偏好、收益要求组织资产。对于目标客户来说,这种“精准”的资产有吸引力。白洋说:“开展证券化投行业务,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安排好ABS优先级、夹层的投资资金,产品落地的概率就比较高,因为精准地满足了客户的痛点。”

没有资金的投行是非常难开展业务的,但光有资金也不行,资产从哪里获取呢?这又回到了平安信托的几大业务方向:特殊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这些业务都可以和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叠加,形成“特资+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PE+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前文所述16亿元的类REITs项目即是“特资+资产证券化”战略的一个代表性成果。

在平安的综合金融平台上,由于同时具备了资产+资金这两端的资源,平安信托ABS团队再对这两端资源去充分梳理及整合,这是其能够做大ABS投行业务的合力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向ABS平台化战略演进。

上游孵化、下游投资,提供增值服务

那么,白洋所设想的第三步,证券化的投资业务又该如何理解呢?

如果说,ABS的投行业务主要考察团队的资产资金撮合能力,那么,投资业务对团队的产品发掘及包装能力等要求就更高了。

所谓资产证券化,即是将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可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

白洋对平安信托ABS业务的终极愿景是,“只要有现金流的业务,就能进行证券化”。但理念和现实之中,还差了一个“市场接受度”——能发行得出去的证券,才是成功的。

在那之前,各类资质不同、形式多元、现金流状况迥异的底层基础资产该如何包装成投资者认可的标准化证券产品呢?

在非标转标的阶段,白洋认为,信托公司具有最大的优势,即可以通过贷款来做孵化基金。因为信托是大资管行业中唯一一个具有贷款牌照的金融机构,在资产快成为标准化产品但还没有成为的这个阶段,信托可以介入,而券商等机构则不具备这一优势。

举个例子,一家行业龙头租赁公司想要以租赁资产进行证券化,平安信托可以先为客户提供Pre-ABS服务。平安信托先给客户发放一笔信托贷款,客户只能用贷款资金生成符合资产证券化标准的租赁资产,租赁资产形成后需质押给平安信托。经过一段时间,当租赁资产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客户发行ABS/ABN,平安信托前期的信托贷款通过发行募集资金实现退出。

因此,平安信托在ABS业务的前端,可以做孵化基金,通过短期孵化来发挥信托的非标和标结合的优势,以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和资产服务机构的身份参与,这种孵化基金的模式可以用到很多品种上,像消费贷款、小微贷款等。

在基础设施和经营性物业资产证券化领域,信托公司也可先以Pre-REITs的方式孵化不动产资产,之后通过CMBN、类REITs、公募REITs等资产证券化工具退出,形成募投建管退的闭环模式。

除了在ABS产业链的上游进行资产孵化外,信托公司还可以做产业链下游的ABS投资产品。和信托资金门当户对的是ABS的夹层档和次级档投资。例如,平安信托在2016年做远东租赁第一期信托型ABN时,就动用公司现金管理产品投资了远东租赁的夹层档,夹层档的票面利率正好吻合这类产品的投资要求。

信托公司还可以成立ABS夹层投资基金,投向各类ABS产品的夹层档和次级档,发挥信托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积累的专业经验,将不同ABS证券打包组合在一只夹层投资基金里,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平滑收益,可以为客户提供夹层基金的投资产品,信托公司也可获取固定管理费和收益分成。

【Ⅲ】
专业、平台与科技赋能:开启长远利益格局

尽管相比于短融、中票等传统银行间债券,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尤其是ABN方面的经验显得更为丰富,但现实中的政策依然存在掣肘。

白洋介绍,目前仅有12家信托公司获得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资格,仅有2家信托公司获得了交易所企业ABS管理人资格,她建议进一步放开相关政策限制,让信托公司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债券一级发行市场,更多回归“标品投行+标品资管”的角色定位。

作为市场前行者,平安信托在ABS业务已是深耕多年。2016年,平安信托发行了全市场首单信托型ABN产品,成为信托行业打入万亿ABS市场的里程碑式创新;2017年,平安信托与京东金融合作,发行了全市场首单公募的消费金融ABN;2019年,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地铁票款收费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产品;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平安信托又发行了国内首单民营企业疫情防控ABN,助力民企解决“融资难”和流动性问题。截至目前,其累计落地资产证券化项目规模超250亿元。

持续的创新来自于专业化团队的推动。早在2012年,平安信托就成立了专门的资产证券化团队,目前的团队中绝大部分员工都有5-10年专业经验,可以承揽、承做市场上各类主流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而身为团队负责人的白洋,不仅有着20年信托从业经验、9年ABS从业经验,还同时担任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债券市场专业委员会委员和资产证券化暨结构化融资专业委员会委员。

未来,平安信托ABS团队还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据悉,经过多轮线上化、智能化的科技赋能改革,目前平安信托资金生态圈已全面打通了资产、资金和产品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闭环式管理。

在产品线方面,平安信托内部设有帮助险资管理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写字楼、商场等的专业资产管理团队,这样的团队在整个信托行业甚至金融业都是非常稀缺的。未来,平安信托有望以资产原始权益人和资产服务机构的身份,参与公募REITs业务。未来,团队还将在更多的新兴行业中进行拓展,包括区块链、互联网、新能源、交通运输等项目,并最终扩展到全市场。

在资金协同方面,目前,平安信托与各资金渠道之间可实现无缝连接,逐步形成全面覆盖、深度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生态圈,最终达到每一个项目都能快速在圈中找到最适合的资金,而每一个资金在圈中也能快速找到最适合的项目。

此外,平安信托从公司到集团,有力的中后台运营和法律合规团队,也能有效支持前台ABS业务。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前中后台的紧密衔接,集团化的科技赋能,全方位的业务体系,最终使得平安信托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为资产证券化项目提供全周期、全流程的项目服务。

白洋对此信心满满,她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信托制度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特殊优势,以平台化、基金化为长期使命,实施三步走战略,致力于构建以“多样的产品类别”、“丰富的资产类型”、“专业的投资能力”为核心的业务生态链,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

“去通道”、“去嵌套”的转型压力中,标品业务团队逐渐成为平安信托新的生力军。年报显示,2019年平安信托的资管规模4426.08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规模超百亿元,同比增加140%,非标向标准化转型成效初显;2019年,公司创新业务收入占比达19.3%,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主动转型成效显著。

新的时代已扬帆起航,谁人在前方领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