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8000亿元!央妈推出年内最大份“麻辣粉” MLF连续四个月价平量升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今日开展8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保持2.95%。对冲本月6000亿元的到期量后,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8000亿元的MLF,是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操作,备受市场关注。

本周除了2000亿元MLF到期之外,还有55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到期回笼量合计达7500亿元,较上一周翻了一倍多。同时,处于月度税期高峰时点,在金融机构超储率较低局面下,稳定流动性仍需央行对税期等因素影响进行对冲。从整月来看,Wind数据显示,11月累计有6000亿元MLF到期,其中,11月5日有4000亿元MLF到期,11月15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

从以往来看,11月财政支出力度往往会加大,财政收支形成对流动性的影响有望总体转为正面,不过财政支出时点主要集中在月末时段。在此之前,面对中旬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及债券市场波动加大的局面,央行实施流动性投放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本次MLF的投放规模,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8000亿元MLF规模较为合理,对冲本月6000亿元到期量后,净投放量达到2000亿元,延续前期合理宽裕的操作风格,同时也缓和了前期市场对于特殊时期货币政策退出的担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考虑到近期信用债市场违约,上周市场情绪有所波动,从上周三开始,央行已经恢复了公开市场的小额净投放,今天继续延续净投放的操作,保证市场流动性的供应。8000亿元操作规模总体符合市场预期,适当超量续作,与之前两三个月的操作惯例保持不变,价格保持不变,总体保持了相对中性的操作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近期信用债违约事件影响下,市场担忧情绪加重。上周五资金面整体边际趋紧,回购市场DR007加权平均利率升至2.61%,为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海通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称,总结近几年案例发现,2016年上半年、2019年上半年超预期违约事件都曾给流动性造成影响。

市场人士介绍,信用风险事件引发的货币市场波动,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资产价格下跌,冲击债基等产品净值,债基赎回压力上升,形成流动性需求。这一过程中,可能导致债基被动抛售资产。其二,信用债跌价及风险偏好下降,增加了非银机构在银行间市场融资,特别是质押信用债融资的难度,加剧流动性分层。以上两方面情形在上周后半周债券市场波动中已有所显现,13日利率债普遍下跌,交易所回购利率也比银行间市场品种出现更明显上行。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违约风险向流动性风险传导的过程很快,短短两天,债券市场的赎回压力已不仅仅局限于信用债,债基、货基、利率债压力也开始加大,机构被迫压降杠杆。这在客观上也带来了补充流动性的需求。

展望未来,市场预计央行将搭配使用逆回购和MLF,增加流动性供应。流动性紧张若能得到缓解,将有助于缓解市场紧张情绪。

近期,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公开表示,下一步的政策,总体上继续保持松紧适度,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政策突然中断可能很多方面适应不了。

明明认为,未来央行可能保持中性的政策操作,等待年底前财政净投放,来缓解流动性紧平衡的格局。

东方金诚表示,今日央行开展8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而11月MLF到期量为6000亿元。这意味着本月央行通过MLF超额续作,向银行体系投放2000 亿元中长期流动性。这也是央行连续第四个月超额续作MLF。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季度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依然很重,亟需寻找替代性稳定资金来源。可以看到,6月监管层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以来,作为替代品种,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10月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值达到3.15%,比9月上升13个基点;进入11月,该指标继续上扬,截至12日均值水平升至3.23%,已明显高于1年期MLF操作利率。受此影响,当前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很大,这是本月MLF超额续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进一步指出,MLF连续四个月超额续作,意味着央行有意调控以同业存单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上行势头,避免中长期流动性过度紧张。一方面,根据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利率等市场利率围绕MLF利率波动,是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均已达到3.20%上方,明显高于MLF利率。央行开展MLF超量续作,可避免中期市场利率过度偏离政策利率中枢,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中期市场利率持续上行,将不可避免地加大银行负债成本,不利于年底前银行继续下调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当前境内外疫情演变对未来宏观经济修复的影响不容低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支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