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券商投研行业的乱象不断突出,行业监管也逐渐趋严。今年以来,多家券商因研报问题被监管点名。虽然研报“翻车”整体来看是偶发现象,但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研报的质量确有下降,券商研究亟需回归本源。
多家券商被监管点名
随着传播媒介不断更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券商在撰写、发布研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近年来,研报被“打脸”、研报与公告不符等现象偶有发生。
为整治此类乱象,监管层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早在2019年1月,监管层向券商下发《加强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证券分析师服务客户活动》的通报。今年5月2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和《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进行了修订,自6月21日起实施。协会明确,证券公司要加强研究报告质量管控,提升研究报告质量。
监管层在下发文件的同时,也通过行政处罚、责令整改等方式来整顿乱象。今年,有多家券商因研报合规问题被点名,其中甚至不乏部分大型券商。
11月4日,上海证监局公布了关于对申万宏源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上海证监局指出,申万宏源子公司申银万国研究所开展发布研究报告业务,但未对研究所署名证券分析师刘洋在冠以公司名称的公众号上发布的某篇研报进行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
11月30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关于对中信建投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北京证监局指出,中信建投发布的某研报存在研究依据不充分、研究方法不够专业谨慎等问题。
甚至四年前发布的研报也被监管关注了。今年7月初,江苏证监局披露对东吴证券时任分析师马浩博、汤玮亮的行政处罚决定,因其在2016年发布的一份关于福成股份的研报存在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二人合计被罚款20万元。
研报“翻车”现象引热议
除研报调研不足外,研报被上市公司打脸、研报内容与公司公告不符等现象偶有发生。
沪硅产业自今年4月上市以来,被申万宏源、方正证券等6家券商发布研报唱多,部分券商还发布了对该公司的业绩预测。而今年6月3日,沪硅产业公告称,部分券商研报对公司业绩预测与公司历史业绩情况差异较大,对公司股价预计的依据不足,为其单方面预测,未经公司确认,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告为准。沪硅产业还指出,自上市以来,沪硅产业没有接受过任何证券公司等投资机构调研。
今年9月,监管部门向券商下发了《证券期货机构监管通讯》。该文件指出,深圳证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辖区某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对上市公司有关重大交易的表述与该公司此前发布的公告内容不一致。
深圳证监局还提到,个别证券分析师为了抓住热点个股、行业研报发布时机,压减调研、分析、撰写时间,导致研报内容出现“硬伤”,对公司声誉造成一定损害。
研报“翻车”现象引发了市场热议,券商研报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对此,北京一大型券商内部人士表示,我国每年的券商研报总数接近17万份,出现问题的研报是极少数。“如果说专业性是研报影响力的基础,那么,真实性、准确性是研报的生命。研报乱象确实体现了部分券商的研报撰写、发布流程存在合规漏洞,各家券商应该做的是及时堵住‘漏洞’,避免研报出现失误。”
研报亟需回归研究本源
随着投研行业的高速发展,研报数量也进入爆发阶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内多数券商的研报同质化较强,部分研究员为了紧跟热点、吸引眼球,导致研报的专业性不足。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曾表示,“卖方研究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部分研报的确存在研究深度不够深、对投资帮助的价值不大的情况。”
申万宏源研究所总经理周海晨认为,“目前行业总佣金下滑,且行业的研究和服务方式较为同质化,机构客户的研究服务竞争过度激烈,分析师受各方需求干扰,研报质量确实存在下滑。分析师还是要回到研究本源上,注重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出研究精品,持续提升研究质量。”
此外,行业人才流动性过大,也使研报合规管理遇到了许多挑战。由于经验不足、对制度规则不熟悉等原因,部分入行不久的研究员更容易犯合规方面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