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令全球遭遇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IMF预测,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4%,为二战以来最低。由于防控得当,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世界工厂”开足马力向全球供货,经济逐步复苏,资本市场也在疫情初期急挫后走出了V型反转,不仅指数收复失地,一些景气行业龙头股票还不断创新高,把开年的“一手小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
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末,分析师普遍预测中国进入由“被动去库存”向“主动加库存”的转折期,这通常意味着经济与资本市场向好,尽管有疫情的剧烈扰动,宏观经济总体走势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叠加各国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财政刺激,资本市场走出牛市也不难理解。
然而,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将如何演绎,还面临着诸多未知。首先,当前信用周期拐点已现,且2021年去杠杆的基调已定,近期零星爆发的信用违约事件或是预演。其次,在房地产泡沫未远离的背景下,中央对地产行业划的“三道红线”,令降杠杆成为所有房企的考题,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亦在隐现。再次,国际局势方面,区域性贸易协定逐渐成为新的全球化特征,中美深度博弈必将进一步改变全球经贸秩序;全球地缘冲突加剧,局部战争苗头频现。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将集中反映在宏观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势中。
我们汇总了15位经济学家/分析师对市场关心问题的阐释,希望帮助投资人拨云见雾,更好地抓住2021年投资逻辑。
引用观点的经济学家/分析师
(按姓氏拼音顺序)
边泉水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陈果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翟东升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高善文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郭磊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慧勇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
邵宇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宋雪涛 天风首席宏观分析师
王涵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王胜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
(金倩婧 申万宏源首席策略资产配置分析师
秦泰 申万宏源宏观研究主管)
尹睿哲 招商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
张瑜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赵伟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01、资产配置与A股投资赛道主线逻辑:全球经济复苏
我们对多位分析师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建议进行汇总统计,并按照建议配置、标配和建议规避进行分类。从汇总结果看,大宗与权益资产是分析师普遍建议配置的资产,一线房产在标配区间及以上,黄金与现金普遍都在标配区间及以下,多在建议规避的区间,而债券总体上在标配区间及以下,其中,利率债比信用债位置要靠前一些(表1)。
大类资产配置优先顺序可以大致反映分析师对2021年宏观经济预判的逻辑:有效疫苗的投产大概率使疫情得到控制,进而使得全球主要经济体复产复工,因疫情集体下蹲的全球经济将迎来向上的态势,加上全球货币持续宽松,会带动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同时,中国企业业绩持续向好,权益类价格上升;而黄金和现金属于避险资产,其价格与真实利率负相关,当全球经济上升时,配置价值下降,不过由于经济可能在2021年三季度触顶,也就是真实利率先上后下,加上全年持续宽松的货币基调以及通胀抬头的迹象,这些都有利于金价,下半年黄金仍有机会,不少分析师也给予标配建议。
房地产方面,前天弘基金经理肖志刚的研究表明,2020年,反映供给的A股地产企业库存增速继续向上,反映需求的地产企业预付款增速继续向下,二者已经接近交叉。因此,供需力量转换,供给过剩将是主导逻辑,叠加“房住不炒”这一国策的紧箍咒,房地产价格和销售总体上将处于下行趋势,进而带动地产投资下行。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显示,拐点或已在2020年11月出现(图1)。不过房地产具有地区差异,边泉水和邵宇为代表的分析师认为,一线地产仍具有真实需求,“三道红线”的管理范围继续扩大,无论是城市房价还是房地产企业都将在未来出现明显分化。从二级市场角度而言,或许这是个精选优秀房地产企业的好时机。
图1:房价增速在2020年11月掉头向下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债券方面,一般市场用10年国债收益率衡量债券整体走势。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数据,10年国债收益率从2019年10月的局部峰值3.3411%一路下滑至2020年4月的2.4947%低点,而后一路上行,截至2020年12月末报3.1729%。10年国债收益率素有“箱体魔咒”一说,即20年来利率一直在2.5%与4.5%之间波动。从这个角度看,3.1729%并没有触到箱体顶部。不过如同发达国家一样,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性趋弱,致使箱体的高度不断缩减,例如上一轮箱体的顶部在4%左右,低于4.5%的水平。债券在2021的配置价值,取决于利率何时触顶(图2)。
图2:中国债券的“箱体魔咒”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尹睿哲认为,拐点可能出现在下半年,这是因为债市“牛熊反转”的特征都没有出现,这些特征包括以下几点:从形态上看,利率由标志性事件冲击形成“尖顶”,或通过漫长时间反复消化利空;从情绪指标上看,一般对应机构久期均值降至极端低位,也就是标的从信用债大幅转至利率债,同时机构之间分歧大幅扩张;从估值层面看,债券表现出明显的折价。而随着2021年从信用收敛到经济回落的传导兑现,利率有望在下半年“筑顶”。参考历史经验,10年国债收益率每经历一轮周期,“熊市顶部”都会出现下移,平均斜率在50bp左右,据此推算,本轮利率顶部中枢在3.5%附近,在触顶前债券总体上属于需要规避的投资标的。
对于信用债,申万宏源团队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难以继续宽松,市场利率上行,因长久期债券价格对利率更敏感,长久期的信用债且有点状暴雷的可能,在配置上需要谨慎。
对于利率债,赵伟则认为,“从加杠杆到稳杠杆过程中,自然会带来信用收缩,利好利率债”。王涵认为,“下半年国内经济高位回落,此时利率债和黄金的机会会逐步出现”。
权益市场方面,2020年部分周期股、医药股风景独好,分析师普遍认为2021年周期股将延续上涨行情,值得重点配置。张瑜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其认为“寻找可配置的行业主要从物价回温、外需补库、内需结构回归三条宏观线索去找(事实上就量和价的角度);在估值方面,由于2021年在去杠杆基调下流动性回落,A股整体估值会回落,对于估值偏高的行业需要谨慎”。此外,部分分析师短期不看好医药股和“宅经济”股,张瑜指出,由于2021年疫情好转,防疫物资相关但与疫苗关系不大的个股,如口罩、呼吸机、医用手套等,以及“宅经济”相关个股,如在线教育、小家电、零食等都需要谨慎配置。对于可长期配置的赛道,李慧勇与申万宏源团队分别看好低碳经济、健康经济和数字经济;5G+新能源车+军工+各场景线上化赛道(表2)。
2021年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新冠疫情对交易的影响。由于疫苗上的进展较为乐观,分析师普遍认为疫情可控。在顺序上,发达国家会先得到大规模接种,而发展中国家会相对滞后。边泉水指出,疫情可控后发达国家的可选消费品迎来快速修复,需要关注此间交易机会,而疫苗也会对相关药企产生较大影响。邵宇指出,在流动性充沛的情况下,美股成长股与价值股之间出现明显分化,一旦疫情后期实体经济重振,两者之间的关系或再度翻转,这意味着成长股估值下修及价值股估值上修。循着疫情得到控制后的需求增长的角度出发,航空、机场、酒店、旅游等板块均值得关注机会。凡是超出预期的新冠疫情及相关疫苗的动向,因为未price in,将扰动资本市场定价,比如疫苗原材料短缺使产量低于预期、发达国家居民注射意愿低于预期,病毒发生疫苗无法应对的变异等情况。
02、2021年GDP:先上后下
分析师对2021年GDP增速预测普遍较高,中枢在9%以上,上一次GDP增速达到这个水平是10年前的2011年。2021年的高增速主要是建立在2020年低基数之上,如将2020、2021的GDP合并看,则增速约为5.5%——恢复到疫情前的潜在增速水平。
从GDP增长节奏来看,分析师普遍认为将是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会是全年的高点,往后逐季递减。王涵指出,“四季度GDP增速重新回归到6%甚至更低的水平”(表3)。
分析师普遍认为2021年出口仍将保持高增速。尹睿哲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医疗资源依旧维持高需求、线上办公加速以及订单转移至中国等。申万宏源团队、边泉水、赵伟、李慧勇、郭磊等分析师看好中国消费增速,原因是地产需求有所降温、地产竣工向好、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触底但不断上升,以上均可能导致2021年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回归,预计社会消费总额同比即便在剔除低基数影响后也可以达到7%-7.5%的增速。但尹睿哲指出,由于2020年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减少,收入到消费的传导有滞后性,且失业率上升导致的预防储蓄上升,加上“社交距离”的桎梏,2021年消费将保持弱势(图3)。
图3:2003-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地产投资方面,分析师普遍认为已经触达高点,对经济的影响将边际趋弱,但也不会成为拖累,而是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根据收集的观点,我们将分析师对地产投资增速的研判分为“5%左右”和“10%左右”两大阵营。“10%”阵营以尹睿哲为代表,其认为房贷利率未持续上升,且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继续保持稳定;另外,当前库存处于2012年来低位,二者维持了房地产销售市场的强韧,继而使地产投资继续强韧。“5%”阵营以李慧勇为代表,其指出,2020年下半年利率回升会对地产销售产生负面影响,而“三道红线”意味着地产企业需要回笼更多现金,存在去库存压力,销售下滑与去存货压力之下,地产投资会出现明显的周期回落。
基建投资增速与广义财政收缩有关,随着扩张财政的退出,基建投资回落是应有之义,分析师普遍预测增速在5%以下。
此外,由于出口和商品消费的带动,分析师普遍看好2021年制造业投资。根据郭磊与张瑜的分析,制造业投资除了补库存,还有部分在进行资本修复与补产能。此外,此轮制造业补库存是全球共振的:疫苗落地后海外经济修复,带动中国、韩国和东南亚主要制造业国家出口扩张,继而推动当地补库存。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张瑜认为这种情况相当于“大家一起蹲,蹲完一起站”,周期具有叠加的力量,需要保持对2021年周期共振超预期的敬畏之心。
03、财政与货币:皆收缩
财政与基建从来都有“熨平”经济波动的功能,所以往往在经济弱时发力,在经济强时收敛,因此,2021年财政收缩是大概率事件。申万宏源团队指出,“因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2020年财政本应休养生息,无奈因疫情关系再次扩张,至2021年,收敛的必要性与条件已经具备。预计2021年预算财政赤字率可收窄0.6个百分点至3.0%,新增专项债规模则可大幅缩减4000亿至3.35万亿,从而广义财政赤字率从2020年的8.4%快速收窄至2021年的6.0%左右”。
此外,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也将有所下降。结合申万宏源团队与边泉水的观点,从节奏上看,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扩表幅度在2021年都会有所减缓,具体来看,美联储在二季度之后,欧元区则在下半年。
面对中国可能过热的经济,加息是否可能?分析师普遍认为可能性不大,其中张瑜的观点较有代表性,其认为,“虽然经济出现短暂的过热,但幅度低、持续时间短,且通胀中枢较低,不需要加息应对”。
加息这一价格工具使用的概率不大,但数量工具却已在弦上。在2020年10月21日的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申万宏源团队认为,宏观杠杆率对把握央行的货币政策逻辑十分关键,可以作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来看待。其分析,如果将2021年全年宏观杠杆率稳定在2020年底的285%水平附近,则需两次“中性降准”,每次全面降准50BP,对应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从2020年底的13.8%左右降至2021年中的11.4%左右、2021年底的10.6%左右,这一信用扩张的程度也可以做到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结合张瑜与宋雪涛的观点,社融回落约3%对应减少4.1万亿,社融回落2.5%对应减少2.4万亿,融资收缩的板块会分布在房地产、政府部门和一般企业,对应基本面,意味着内需从高位快速回落,这也与宏观经济前高后低的判断一致,而流动性保持紧平衡的基调势必影响2021年股债市场的风格,具体而言会使权益市场估值下降;同时因为加息并非必要,所以由此产生的利率中枢大幅上行的担忧并非必要,这也印证了在债券利率箱体顶部进一步下降的判断。
04、国际环境:危、机并存
当前,全球区域性自贸协定,正在成为全球经贸秩序重塑的重要特征。如美国、墨西哥与加拿大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塞入了普遍认为是孤立中国的“毒丸”条款,即墨加两国如果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建立自贸协议需要征得美国同意。由于特朗普政府搁置了TPP协定,分析师普遍预测拜登可能重启TPP谈判,或加入到现在的CPTPP。由于奥巴马政府已经完成了TPP协定绝大部分内容的谈判,拜登政府重启后进展可能会较快。2020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以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共同签署了RCEP协定,是中国对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回应。
结合翟东升与申万宏源团队的观点,RCEP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规划,最重要的是使日本和中国坐到同一条船上,这可能是日本重回亚洲的标志,也标志着是千年以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体系归位。李慧勇认为中国同东南亚、日韩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加明显加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电子、家电、轻工、汽车零部件将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迎来更大的成长空间。翟东升认为,“RCEP的签订,使得中国能将低端产业往东南亚迁移,从而腾挪出劳动力往更高附加值的行业进军,中国劳动力收入提高,中产阶级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以中国为制造、消费双中心的东亚贸易秩序”——战后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扮演类似的角色。
此外,中欧投资协定也在收官阶段,2020年12月30日谈判已经完成,当下正在等待签署与生效,届时中欧的经济将更加深度捆绑、互通有无。这事实上是欧亚大陆一体化的里程碑进展,从全球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世界正在隐隐地分割成大陆国家VS海洋国家的竞争格局。中国同时也表现出对CPTPP协定的兴趣,会不会存在一个同时包括中国和美国的xTPP协定?翟东升引述美国某官员的话,“就美国当下的政治气候,敢与中国谈自贸协定的官员无异于政治自杀”。
全球贸易秩序重构,必有赢家和输家。无论是RCEP还是CPTPP或TPP,东南亚都是共同受益的国家,分析师普遍提示东南亚未来较明确的崛起机遇,从投资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可重点关注。不过申万宏源团队提醒,“东南亚国家更多的从事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尚未真正转化为技术实力,存在未来增长乏力的风险点”。印度方面,在莫迪的改革之下,经济有所起色,但因为疫情关系,似有被打回原形之感,纺织业大量订单从印度转移至中国即是一例,本轮RCEP协定,受制于国内利益群体的掣肘以及自给自足的经济思维,印度最后退出。从我们收集的调查来看,没有分析师十分坚定看好印度未来的竞争力,总体来看,印度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前,未来的发展仍不明朗。
虽然国际贸易环境在朝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地缘政策格局方面则出现了更多隐忧。例如中国与美、加、印、澳、日、韩等国的摩擦,部分已经影响到双边的经济贸易活动。边泉水指出,“中国的崛起必然引发一部分国家和经济体的担忧,这些经济体联合起来对中国的技术、市场和人员进行限制的概率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对于国际环境的嬗变,张瑜分析,“从风险看,主要有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中国净进口超2000亿美元集成电路首当其冲,如进口受挫,相关行业冲击较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扩大开放,汽车、金融领域竞争压力陡升;而从机遇上看,中国企业会在倒逼之下加大科技升级、提高全球竞争力,而因行业竞争加剧集中度提升,龙头市场空间反而会更大”。赵伟进一步指出,“中国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坚定地走深化改革、鼓励研发创新的道路,利好国内企业经营环境”。
05、人民币汇率:继续坚挺,但升值幅度下降
进入2020年后,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不断贬值,一度接近7.2的历史峰值,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爆发,导致资本“恐慌性”撤退。2020年中期,我们做的分析师宏观展望调查中,一致的观点是人民币无贬值基础,长期看会升值。调查甫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启上涨之路,截至2020年12月29日,报收6.5305(图4)。新的问题是,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吗?2021年汇率中枢在哪里?
图4: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汇率的定价框架繁杂,普遍的认识是,贸易差额与资本进出是汇率影响定价的关键因素。由于2008年来全球宽松不断加码,资本进出已经取代贸易差额成为影响汇率更重要的因素(图5)。资本进入一国,本质上是对该国的投资回报率、劳动生产率、资本安全、资本进出便利性多方面的综合肯定。目前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在3%以上,而美国为0.94%、欧元区为-0.5325%,中国与西方利差显著,加上中国控制疫情得当,生产环节稳定有序,全球货币宽松加码而流动性富余,即便在进出便利性有亏的情况下,综合来看中国仍然是外资十分青睐的地方。
图5: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资本流动高度相关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看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贬,主要看中美货币政策与经济恢复速度的差异,二者深刻影响着资本的流动。
从我们收集的经济学家预测来看,分为“6.3~6.5阵营”以及“6.5~6.7阵营”。“6.3~6.5阵营”以申万宏源团队为代表,其认为,相比中国9.2%的GDP增速,发达国家普遍上限为5.2%,2021年人民币会继续升值,不过由于美国没有实行封城,负面冲击没那么大,2021年可能是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其货币宽松政策也会快于欧洲停止,所以预计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升,但不会升太多,在6.3~6.4左右。
赵伟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看得更乐观一些。他认为,随着库存周期重启,以及mRNA等疫苗很快入市并大范围推广,美国经济的修复将逐渐加快;经济改善、通胀压力显现环境下,美国长端利率也将进入到上行通道;这一背景下,中美经济周期“错位”问题将开始修复,中美利差趋逐步收窄,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前期大幅升值的表现,或已接近尾声,预测人民币汇率在6.6~6.7。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汇率与A股估值中枢的关系并非固定,高善文曾分析,在产能扩张时期,资本流入A股与流出国外同时发生,带来了市盈率提升和人民币贬值共存的局面,例如2005~2007年;而总需求扩张时,A股企业盈利上升,但外资涌入国内,此时A股估值上升与人民币升值并行,例如2002-2004年。
2021年的A股,由于全球库存周期共振向上,是总需求扩张+货币政策收缩至中性+资本流入的情况,总体上将出现A股估值稳中有降与汇率上升的局面,估值稳中有降主要驱动力是企业业绩,从股价的角度上看,总体上还是支持2021年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的。
外资大量涌入,在2020年确实为A股市场提供了上涨动力。弱美元事实上相当于全球货币扩张,提高了风险偏好,资本会更多配置在权益市场上,而A股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陈果团队指出,A股中外资持股占比已经从2017年初的1.26%快速攀升至2020年8月时的3.63%,占流通股比更是达到4.77%。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统计,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在2007-2015年的年化增速达12%,并且中国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增长。A股未来在MSCI的纳入因子还将从20%进一步提升至100%,届时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中国内地的权重将达到43.7%,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地位相当。因此,从长期视角来看,外资进入A股还有4倍以上的增长空间,眼下还只是刚刚开始。
06、“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存在泡沫破裂的风险”
美国始终是影响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最大的外在变量。2020年对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是拜登取代对世界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分析师普遍认为,相比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拜登及其身后的民主党更倾向、也更善于团结盟友向目标国家——中国施压,中美竞争将面临崭新的棋局。邵宇指出,拜登新政有“进步主义”特色,会向劳动者与中产阶级倾斜,这是理解中美贸易谈判第二阶段美国诉求的关键,劳工问题会成为中美谈判新的焦点,而USMCA(美墨加协议)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的劳工条款都是可参考的蓝本。
由于拜登将重拾被特朗普废弃的环保政策,分析师预期其上任利好A股电动车、风电、光伏产业,利空传统能源。赵伟认为,高科技行业或通信、电子和互联网等因拜登更改规则导致外部环境复杂度再次骤升而受到冲击。
分析师普遍预测美国2020年GDP增速为-3.5%,2021年迎来复苏,GDP增速在4%左右。对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王涵认为,上半年宽松政策为主基调,美国经济受地产投资和补库存拉动,下半年地产基建能否接力则十分关键。2021年1月7日,美国国会选选举尘埃落定,民主党在接下来的两年将控制参议院和众议院,这意味着拜登的基建刺激计划将得到顺利的执行。不过申万宏源团队指出,美国财政部长候选人为耶伦,其可能会延续任职美联储主席时的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举措,开启财政政策正常化的大门,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赤字会大幅减少,因“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货币宽松也将被动放缓。
2021年上半年,经济的趋势改善意味着美国企业盈利修复仍较为确定,大类资产逻辑将从流动性驱动转向盈利驱动,股市、新兴市场、商品等相对受益。虽然当前市场对此已有一定的反映,但股票、商品估值均仍在合理区间。中期来看,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企业债务的脆弱性、反垄断法等政策对科技龙头公司的不确定性,以及财政货币扩张双双放缓,可能会对美国金融市场带来负面的影响。
美股标普指数从次贷危机的低点666.79点一路上涨,在新冠疫情下遭遇四次熔断,断崖式下跌,接着在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下再次调头向上,截至2020年12月末,登上3756.12点,超过新冠前的峰值。关于美股泡沫的争议由来已久,一方面长期的货币宽松有很大一部分未能进入实体经济,进一步扩大了金融和资产泡沫,另一方面,如申万宏源团队所述,为挽救收入和需求而采取过度的财政补贴却直接导致“挤出生产效应”,可能令海外工业产业链恢复更加困难从而形成“下降螺旋”。
赵伟指出,“美国企业杠杆率在2018年12月便已达到50年来的高位,历史上企业杠杆率回落与美国经济衰退相关,种种证据表明美股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邵宇指出,“美债长端利率上行的曲线结构已经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和通胀上升的担心”。申万宏源团队认为,“如果下半年通胀上行,美联储边际收紧流动性,美股存在泡沫破裂的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房地产也呈现出火爆的行情。在次贷危机后,美国房价稳步上行,截至2020年底,早已超过次贷前的水平。疫情爆发后,美国天量宽松政策,加上疫情导致居民对郊区房的追捧,房市风光一时无两。不过在我们的调查中,分析师均不认为美国房地产在2021年存在崩溃的可能,主要原因还是居民杠杆率在次贷危机后得到了较好的修复,目前仍然健康(图6)。美国房地产,比较像中国在“4万亿”宽松政策后的初期的表现,地产泡沫正在生成,但离破裂尚有时日。
图6:2001年至2020年美国2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走势情况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2020年,世界得了“重感冒”,2021年,“重感冒”可能得到大体的治愈,然而,由此牵连暴露的陈年痼疾,形成非一日之寒,疗愈也非一日之功——世界因此会更加分裂。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总体上还是朝着乐观的方向,而那些不利的因素,像是一条长期的风险隐线,到底有多大的爆发能量,还需要时刻关注。投资者将迎接光明,也要时刻备战风险。
除调查问卷外,还参考引用了以下研究:
陈果团队《2021年A股增量资金展望:明年外资有多少?》
翟东升《RCEP:千年来中国主导的东亚贸易体系归位》
高善文《经济运行的逻辑》
宋雪涛《信用扩张拐点已至,明年宏观杠杆率目标将影响经济和资本市场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