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中国经济年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对于这一成绩,多位业内人士纷纷点赞,直言疫情之下,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因此,对于2021年,我们应该更加充满信心。
疫情下的新突破
这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实现100万亿元的突破,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具体表现为,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65万吨;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低于上年2.9%的涨幅,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中国也不例外,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因此,在此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经济能够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值得骄傲。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苏宁金融研究员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感慨道。
付一夫具体分析称,面对疫情,首先,我国凭借着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执行力,在短时间里就迅速控制住形势,而后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有序推进,推动消费市场的回暖。其次,在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凭借着疫情防控的高效与齐全完整的产业体系,很好地承接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生产订单,并弥补了海外产能的缺口,带动了我国出口的逆势上扬,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我国经济韧性十足,产业体系完备齐全,内需市场庞大,高新技术产业与各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加快,这些都是2020年我国经济能够突破百万亿、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消费拉动力逐季回升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相关数据一直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宁吉喆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从总量看,2020年最终消费率接近55%,2011-2019年,我国消费率平均为53.4%,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3323亿元,下降1.9%。
对于这一负增长,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是意料中的事,已经超出预期,“比我个人预期的下降幅度要乐观”。在王赤坤看来,这主要得益于2020年下半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活力迅速恢复,消费零售出现反弹。
宁吉喆指出,从增量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是逐季增强的。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稳步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逐季回升。
数据显示,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季度增速2020年内首次转正;到了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三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1.24%。
付一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第四季度,伴随着中秋国庆小长假,以及“双十一”购物节的到来,国人的出行意愿和各方面消费需求得到了集中爆发,很多行业都摆脱了疫情的困扰,无限接近于疫情之前。虽然全年社零总额增速依然为负,但是三四季度已经转正,说明消费依然在扮演着经济发展基础性因素的角色。
随着国内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不少业内人士对于2021年消费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王赤坤直言,2021年,中央提出的需求侧改革将逐步落实,各行各地的消费政策将陆续出台,特别是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央行也提出将保持货币的适度宽松,消费品零售的走势将会非常乐观,预测全年消费品零售数据增长将超过两位数。
不过,持续扩大内需仍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重要任务之一。
宁吉喆表示,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开放中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从我国的情况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2013-2019年为60%左右,如果和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展阶段不一样,所以必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改进消费环境,开拓更多的消费增长点。
“促消费扩内需,归根结底是要着力释放14亿人口的大规模消费潜力,让人们敢于消费、愿意消费,这就需要加快破除制约消费和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继而让被抑制的消费得到释放。”付一夫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着力缩小收入差距,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居民的养老、医疗问题,以此来解决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第三,要改善偏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并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以此来激发国人的消费潜力;第四,要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经营,从而稳住民众就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稳定民众的消费能力。
线上经济迸发活力
虽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现负增长,但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线上消费在2020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付一夫向记者回顾了2020年的消费市场:“线上消费的全方位兴起堪称是最大亮点,直播带货、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线上医疗问诊、云办公等新兴业态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TMT行业资深专家蔡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线上消费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主要有几方面因素推动。一方面,疫情催生了消费数字化和互联网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习惯和依赖于在线上下单,尤其是以非接触消费为代表的社区团购、生鲜到家等食物类消费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在线经济的发展,如上海提出要发展在线新经济等,都推动了未来整个线上零售向用户生活圈的渗透。
除了疫情影响,原来在线下实体消费的人群部分也转移到了线上,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对记者表示,2020年直播行业发展迅速,对下沉市场的开发力度提高,不管是商品品种还是消费者都得到开发,包括一些农产品也通过直播方式实现更多的销售,从而推动网上零售额大增。
记者注意到,2020年,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发展火爆,成为线上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伍岱麒看来,2021年,直播和社区团购仍会持续火热。她预计云旅游、扶贫助农等在直播领域会有更好的发展,社区团购也会快速发展,适合社区团购的食品、日常用品的网购还会持续增长。
“事实上,即便没有疫情,近几年,我国网上消费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则向记者指出,网上零售额的增长离不开数字化程度的提升。数字化技术是线上消费的基底,会对线上消费形成重要的推动力,“未来随着数字化程度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线上消费仍旧会保持一定的增长”。
在盘和林看来,展望2021年,数字经济肯定是一个风口。他认为,要想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升新基建的覆盖率,即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线上消费的核心驱动力;其次,还需要在应用场景方面大胆创新。
那么,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深入,展望2021,线上零售又将会呈现哪些新趋势?
蔡建军认为主要有三方面趋势,第一,交互式体验会加强。“以直播为代表的交互其实弥补了线上场景化不足的缺陷,未来,伴随着VR等技术的发展,交互式体验会快速发展”;第二,私域会持续崛起。蔡建军指出,因为互联网流量正越来越贵,所以现在各个企业都在经营自己的“小圈子”,通过私域来实现客户的精耕;最后,整个线上销售未来还会持续地向线下渗透,实现全渠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