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了解到,由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时刻——首颗卫星下线。
这个进展有效验证了国内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卫星柔性生产线的可行性,标志着卫星批产时代的来临,具有里程碑意义。
天风证券指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秘书长潘军曾表示“未来5年至10年中国的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大于4000颗,商业卫星制造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这是我国权威央企首次对小卫星未来数量进行预估,其具备重要的行业指导意义,5-10年4000颗,即年均400-800颗;截至2019年末,中国总计在轨运行卫星约350颗,2019年发射约80颗,其中微小卫星发射占比高达67.5%,商业卫星公司参与的卫星比重尾部增长。预计卫星制造与发射产业将在未来5-10年出现单年6.56-13.11倍的增长。预计星载芯片配套将受益高价值占比和强技术壁垒获得最高弹性,主要企业如和而泰(射频芯片)、康拓红外(SOC\SIP芯片)、鸿源电子(电容器),此外卫星通信运营商(中国卫通)作为运营者也将核心受益,其它品种如,航天八院总装配套商上海沪工。
国泰君安认为,到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可达到千亿规模。应用需求方面,卫星互联网可在面向普通用户的互联网接入、特殊场景的接入、以及面向2B/2G的物联网服务三方面有巨大潜力;架构趋势方面,卫星互联网将与地面5G&光网络相互融合补充,是6G网络的重要架构;其次,频率轨道资源也较为稀缺,较早开始规划部署,也对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意义重大。卫星制造企业多,整机环节会比较集中,能在某一些细分领域具有成本优势和技术门槛的公司将充分享受赛道红利;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需求市场多元化,容量较大,竞争也将较为激烈,所以应该关注卫星制造配套产业链投资机会。推荐公司为和而泰、海格通信,受益公司为中国卫通、中国卫星、康拓红外、海能达、天银机电、亚光科技、天奥电子、华力创通等。